TSANG SUI YIU
  • HOME
  • ABOUT
  • PAINTINGS
    • 《這裹是通往重覆消失的_》
    • 《巴士上》 On Bus
    • 《將時間濃縮》Time-lapse
    • 《在隧道的過程中》Though the tunnel
    • 《雙重風景》 Double Landscape
    • 《立體聲》 Stereophony
    • 《未名.地圖二》Untitled- Map No. 2
    • 《未名.地圖 一》 Untitled - Map No. 1
  • MORE THAN PAINTING
  • CONTACT
  • HOME
  • ABOUT
  • PAINTINGS
    • 《這裹是通往重覆消失的_》
    • 《巴士上》 On Bus
    • 《將時間濃縮》Time-lapse
    • 《在隧道的過程中》Though the tunnel
    • 《雙重風景》 Double Landscape
    • 《立體聲》 Stereophony
    • 《未名.地圖二》Untitled- Map No. 2
    • 《未名.地圖 一》 Untitled - Map No. 1
  • MORE THAN PAINTING
  • CONTACT
TSANG SUI YIU

痛苦論

1/2/2018

0 評論

 

《痛苦論》成海鷹

哲學家把痛苦理解成為人生常態,是與生命共在並無法解除的狀態,包括生理或精神層面。

弗洛伊德認為
「人類行為的根本動機是避免痛苦和得到歡樂。」
​
叔本華認為
「把生存意志看作是人的本質,意志受阻礙則是痛苦,面與此相反的則稱為滿足、安樂、幸福。」更指出人的一切追求或掙扎都是因為對現狀不滿而產生。 而每次的滿足是代表會出現新的追求,所以痛苦是無法衡量,沒有終點的。 叔本華以此證實人生就是在痛苦和無聊之間像鐘擺一樣來回擺動,而人活在世上就是一場悲劇。

盧梭認為
​「 人類的痛苦產生於我們的期望與能力的不相乎,才會受苦,是難以避免的命運。」

0 評論



發表回覆。

    類別

    全部
    Quote
    繪畫

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。